【林水木 藥師】

儘管醫學如何蓬勃發展,對於20世紀的頭號殺手-癌症的死亡率仍是居高不下。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民國93年臺灣地區:因癌症相關疾病,死亡人數為36357人,每十萬人口之死亡人數為160.54人,高居十大死因之首,連續23年蟬聯冠軍;現有的抗癌治療方法在對於早期發現的癌症確實有相當高的治癒能力,但對於晚期癌症及某些特定的癌症,其治療功效的確不甚理想。正是對於正統癌症治療方式失去信心及害怕副作用的產生,許多癌症患者開始在非正統,亦即所謂的另類療法中為自己尋找新的生機。

一份台大醫院所做的調查發現,有81.9%癌症末期病人曾使用過另類療法,其中以中藥的服用最多,佔51.4%,氣功與針灸治療則分別佔10.9%及5.1%,以及少部份的民間青草藥、抗癌健康食品及生機飲食的服用。

要如何看待這些另類療法呢?或許這些另類療法確有其可取之處,然而這樣的治療顯然有許多缺點,首先,因為缺乏精密診斷的儀器及技術,往往使得患者錯失第一治療時間,緩慢的療程也難敵癌細胞的快速生長,不如腫瘤切除來得快速有效。因此,這些療法並不太適合單獨用以對抗癌症。尤其癌症常有轉移或復發的情形,必須定期追蹤檢查。西醫治療方法的優點在於它的診斷明確、追蹤容易,開刀的效果也的確是迅速確實;捨本逐末一味地尋求另類療法未必有益處。

其次面對琳瑯滿目的另類療法,那一個是真正對病患有所幫助呢?或是憑口耳相傳,以訛傳訛,或迷失在口若懸河的不實廣告之中呢?也是每位急於就醫的病患要了解的事實,當然西醫治療時所產生的副作用,噁心嘔吐、眩暈頭痛、腹痛腹瀉、落髮等明顯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大大削弱病患對治療的信心,不過隨著最近新藥的開發,都漸漸地受到克服,病患實在不必做一些盲目的追求。

當然近來的研究也多發現,部份中藥具有增進免疫力的作用,並可顯著減輕西醫治療的副作用,與西醫的療法配合,可能具有相輔相成的功效,不過也應選擇合格的的中醫師做體質的調養,在過去中醫醫療典籍中並沒有關於「癌症」的明確記載。

 

中醫在治療時乃本持其「辨證治療」「四診八綱」的原則,根據患者所表現出來的症狀分別從「固本」與「扶正」兩方面著手,強調只要人體陰陽達到平衡、氣血通暢,便有自然的治癒能力。因每一位病患的體質不盡相同,是要依專業的中醫師來開立處方,尤其中西藥合用造成的藥物交互作用問題,是目前要積極探討的,中西藥交互作用結果,可能造成藥物代謝減緩或增加,進而上升藥物毒性或降低治療療效,也可能增加病患的藥物代謝負擔及治療的複雜性,病患不能不注意。

 

高齡化時代的來臨,慢性病患人口的逐年增加,以及「SARS、禽流感」的衝擊,「有病治病,無病養身」的關念下,迫使人們對自我保健意識的覺醒,由對「健康」的「無病無痛」消極追求,進展到「增強體力、延緩老化、保持青春、抗病防癌」的積極追尋。

因此能夠預防或改善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關節炎、老年癡呆症等病症的健康食品,成為消費者的最愛。尤其隨著生技產業的進步及生命研究的深入,許多藥廠、食品業者、及科學研究機構都紛紛投入開發行列,因此具有高度功效,但較不具任何副作用特性的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標榜具有抗癌的健康食品便應運而生,這些抗癌的健康食品,或僅有動物實驗而認證,或僅有體外試驗有效,其人體試驗的資料仍相當有限,故其療效是否有如宣稱之保健抗癌功效,是否有涉及誇大可能,吾人不可不注意;依日本食品產業中心的定義是︰「健康食品絕非醫藥品。

健康食品是消費者在變得健康的想法下,主動積極地攝取特定食品;因此期待意味遠大於實際功效」;而我國於1999.8.3健康食品管理法中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健康食品,係指提供特殊營養素或具有特定之保健功效,特別加以標示或廣告,而非以治療、矯正人類疾病為目的之食品。

 

截至2004年10月底止,衛生署僅核發49張健康食品許可證。因此欲以抗癌的健康食品治療的癌症病患,可能會有所失望。因為這些另類療法,只能當成輔助療法而已,正統癌症治療的開刀切除,並輔以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仍不可免。當然身為消費者的我們若真要選購保健食品必須暸解及配合個人體質,並請教專業醫事人員,明辨產品標示,慎選誠實商家、選擇有信譽的販售地點,才不會白白花費金錢又延誤了病程。
 
(本文作者為 彰化基督教醫院林水木藥師,由「全國癌症病友服務中心」提供)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保健
    全站熱搜

    ci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